未來政府會逐步推動節約能源政策,鼓勵各行各業推動「深度節能」,從高排放企業到醫院、學校,甚至是家庭、個人,都需要參與。
總統主持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第2次委員會議。期許落實創新轉型改變 迎來世代永續成長機會。
當前全世界都面對極端氣候與減碳的挑戰,臺灣身為全球技術供應鏈的重要角色,有必要加大氣候行動來提升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加速接軌全球減碳進程;也願意和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各國合作,共同面對氣候變遷的挑戰。
賴清德總統(10/24)下午主持「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第2次委員會議」時指出,當前全世界都面對極端氣候與減碳的挑戰,臺灣身為全球技術供應鏈的重要角色,有必要加大氣候行動來提升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加速接軌全球減碳進程;也願意和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各國合作,共同面對氣候變遷的挑戰。
總統表示,政府的戰略方向非常清晰,就是要推動「第二次能源轉型」,確保能源供應的穩定與韌性。未來會逐步推動節能政策,鼓勵各行各業推動「深度節能」,包括提出投資獎勵、投資抵減、政府補助等方法,協助產業節能;也會推動能源技術服務-ESCO機制,提供保險壽險業資金,改善企業設備與生產流程。相信只要大家同心協力,落實創新轉型改變,就能迎來世代永續成長的機會。
總統開場致詞內容為:
我們看到,不久前來襲的「山陀兒」颱風,是有紀錄以來第一個在10月份,於高雄登陸的熱帶氣旋,更測得17級以上的陣風。如何因應氣候變遷的衝擊,是國家韌性及永續發展的重大考驗。
在國際上,全球更是面臨越來越嚴峻的氣候變遷挑戰。2015年的《巴黎協定》要求各國每5年必須更新一次的「國家自主貢獻」,也就是NDC;在2021年的COP26上,已經要求各國增加頻率,每2年更新一次,來加快全球減碳進程。而世界各國下一輪NDC的更新,時間就在明年的年初。
因此,我們必須團結力量,打造一個足以應對挑戰並與國際接軌的強韌臺灣。同時,我們也願意和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各國持續加強合作,共同面對氣候變遷的挑戰。
就在這個月初,碳費制度正式上路,明年即將開徵,這就是具體的一步。並且,我們的戰略方向非常清晰,就是要推動「第二次能源轉型」,確保能源供應的穩定與韌性。除了要發展多元綠能來開源,我們更要推動深度節能,以及促進儲能技術的應用,促進下一代產業的轉型和發展,強化臺灣因應氣候變遷的調適機制,並且尋求永續的綠色成長機會,穩健邁向2050淨零排放的目標。
今天的會議,將先由環境部報告「第一次委員會議列管事項辦理情形」以及「公部門永續長聯盟推動進展」。接著,由經濟部報告「深度節能推動進展」。
從今年8月我們首次開會以來,謝謝副召集人行政院鄭麗君副院長,已經在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淨零專案小組,進行多次的跨部會政策研商討論。
待會,執行秘書暨環境部彭啓明部長也會說明,大家最為關心的能源資訊平台的初步構想,以及減碳新目標目前的盤整進度,讓各位委員和社會大眾都能夠了解政府的施政。
臺灣身為全球技術供應鏈的重要角色,有必要加大氣候行動來提升產業的國際競爭力,並且加速接軌國際NDC的步伐。我們要檢視2030的目標,我們要有更大的企圖心突破瓶頸,重新設定2032年和2035年更加積極的減碳新目標。
同時,最好的能源是節能。臺灣的經濟發展,需要產業和外資持續在臺投資,也就需要穩定的電源。節約能源會比開發能源更有效益,也是最具成本效益重要的方式,這也是直接有效的減碳策略之一。當我們多節約一分能源,就可以多減少一分碳。
去年,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COP28結論之一,就是要在2030年讓能源效率年均改善率,從2%提升至4%。提升能源效率已經是邁向淨零排放的國際共識與趨勢。
未來,政府會逐步推動節約能源政策,鼓勵各行各業推動「深度節能」,從高排放企業到醫院、學校,甚至是家庭、個人,都需要參與。推動「深度節能」不能只有政府投入,而是像經營一支棒球隊,必須有各個角色的參與,才能夠組成好的團隊。
能源技術服務—ESCO,就是球隊的分析師跟訓練師,可以替企業量身制定最具成本效益的節能計畫,確保每一分投入的經費,都能夠達到最佳的節能效果。
因此,未來「深度節能」的推動上,我們需要ESCO的參與,讓陣容更加堅強。政府會與產業合作,提出投資獎勵、投資抵減、政府補助等方法,來協助產業節能。政府也會與保險壽險業者合作,推動ESCO機制,提供資金幫助改善設備、改進生產流程,節省下來的電費再回饋到投資方;而收取的保費將會用在國家建設上,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經濟。
當前,全世界都面對極端氣候與減碳的挑戰,但我相信,只要大家同心協力,落實創新轉型改變,就可以迎來世代永續成長的機會。
資料來源:中華民國總統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