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21

供電怎樣才叫穩?要看什麼才準?分析備轉 vs. 備用的差別

產業脈動

供電穩不穩怎麼看?備轉備用報你知

 

 

 

維持穩定供電是民生與產業發展的重要基石,談到電力供應是否穩定,其中一個重要的環節就是供電端必須即時滿足用電負載需求。電力公司必須在發生負載需求的時間點以前,就準備好充足的供電容量加以因應。準備充足嗎?一般就是採用「備轉容量率」和「備用容量率」來加以表達。

 

每日供電需求看備轉 全年電力規劃看備用

當新聞媒體提及電力是否充足時,採用的數據往往是參考「備轉容量率」。這個「備轉容量率」是以「天」為單位,用每天預測的當天用電戶「最高需求」,也就是尖峰負載,和當天最大的備轉容量,計算兩者之間的關係做為判斷依據。當備轉容量率大於10%,表示電力系統供電十分充裕;低於6%就要供電警戒。

 

 

 

至於「備用容量」則是以「年」為單位,表達全年電力供需的關係,用來衡量電力系統發電端每年的供電可靠度(供電充裕度)。它是指各發電機組正常發電情況下,可提供的最大發電容量與每年「最高小時用電量」的差額,所以,並沒有考慮歲休、故障等臨時性因素。我們將備用容量與備轉容量的關係呈現如下圖:

 

 

備用容量與備轉容量只差一個字,容易讓大家混淆,但是兩者意義不同。我們以籃球隊來做比喻:當一個球隊正在參與球賽時(負載需求發生當下),必須先排定好先發球員(因應負載需求的容量);同時為了因應先發球員可能發生受傷、表現不良等無法預期的狀況發生,也需要排定替補球員(備轉容量),讓教練在比賽當下可以進行調度以確保比賽能順利進行。當然,在賽季開始之前,球團就必須事先徵聘足夠的球員,以供賽季間每場比賽的應用;而徵聘球員數扣除先發球員數的部分,就是備用容量的概念。

 

從上面的例子我們已經了解備用容量與備轉容量的差別,然而電力供需比球賽更為複雜,我們無法在事前準確知道實際負載量是多少,因此必須透過預測進行評估,當備用容量率愈大,系統供電就愈可靠,但也意味著投資增加,供電成本也會相對較高,如何在供電安全可靠度與成本間取得平衡,實為一門大學問。

 

確保電力的穩定供應是全民關心的重要議題,亦是政府施政的重心,而電力的開發是一項長期且持久的工作,必須從電力供需兩端共同努力。

 

 

 

 

資料來源:經濟部能源署

Relevant News
相關消息
產業脈動
2025.01.14
各國邁向2030年再生能源三倍目標,儲能是確保電網可靠性的重要投資。2023~2030年全球電池儲能設置需求從85 GW提高到1,200 GW。IEA估計2030年併網級儲能的發電均化成本可與單循環燃氣發電機組競爭;此外,時間電價普及或尖離峰電價費率設計變革,也將提高電力用戶投資表後儲能的效益。
產業脈動
2025.01.07
綠能發展是我國邁向2050年能源轉型及淨零轉型的重要關鍵,落實在地協調與溝通,並結合地方政府與居民攜手合作,是政府施政的核心理念之一。為回應社會各界對太陽光電設施申設案件的高度關注,行政院卓院長於113年9月2日治安會報及9月19日院會中,即指示經濟部和相關部會持續精進作為,特別是在強化太陽光電申設程序的透明化與提升行政效能方面。
產業脈動
2024.11.27
隨著能源轉型的發展,再生能源的發電量將越來越多,儲能系統的重要性將會隨之增加,其功能包括平抑再生能源發電的間歇性,以及儲存多餘的再生能源
產業脈動
2024.10.22
碳費費率審議會於10.7日上午召開第6次會議,本次會議確認費率審議過程已綜合考量我國溫室氣體減量現況、排放源類型、溫室氣體排放種類、排放量規模、自主減量情形及減量效果及不同費率對總體經濟(GDP)、物價水準(CPI)及個別產業的衝擊影響等因素,並經充分討論後,多數委員建議我國碳費徵收費率(草案):一般費率為300元/公噸CO2e,對應技術標竿指定目標之優惠費率B為100元/公噸CO2e,若進一步選擇國際減碳最高標準之行業別指定目標,其則可適用更優惠的費率A 50元/公噸CO2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