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24

2024用電創歷史新高 再生能源占比破一成 核電僅4%

產業脈動

根據能源署最新統計,2024年國內用電量2833.5億度,為史上最高,其中工業部門用電最多。但發電結構也發生顯著變化,再生能源發電占比首度突破一成,燃氣火力發電也首度高於燃煤發電,核能發電僅存4%

 

 

 

全國用電量創新高 AI加持、住商部門也顯著成長

 

能源署2月發布最新能源統計月報,2024全年度國內總電力消費量高達2833.5億度,超過2021年因疫後復甦的2830億度,創下歷史新高紀錄。

2024年度用電量占比最高的依然是工業部門,占55%(約1574億度)。特別的是,住宅部門用電占19%(約534億度)以及服務業部門用電占17%(約500億度),兩者用電量也都是歷年新高。

全球AI浪潮帶動用電需求成長,台灣位居半導體產業供應鏈顯著地位。根據經濟部去年底統計,2024全年工業和製造業生產指數漲幅皆創三年內最高,電子零組件成長最多。面對不斷攀高的用電需求,行政院要求用電大戶節電,核定「深度節能」計畫,針對住宅則提供家電汰舊換新補助,預計2025~2026年要再汰換41萬台老舊家電。

 

 

燃氣超越燃煤

 

政府近年除了大力推動再生能源,同步展開「以氣換煤」,相關成果顯現於統計報表上。去年發電占比最大宗仍是火力發電,但燃氣全年發電首度超越燃煤。

2024年燃煤發電降至39.3%、燃氣提高至42.4%。至於核能,僅存核三廠一部機組發電貢獻4.2%。

其實早在2019年台電就曾宣布燃氣發購電量超越燃煤,呈現「黃金交叉」,但台電只統計其收購的電量,並不包含國內其他機組。能源署的統計則是可以看出全國所有廠用機組、能源業者自用等所有發電設備的淨發電量,若出現超越,代表業者自發自用的鍋爐例如汽電共生機組也已轉為燃氣居多。

其他傳統機組部分,2024年先後有火力及核能機組除役,新增燃氣機組約2GW。根據台電長期規劃,2024~2033年預計除役之火力及核能機組裝置容量達8.6GW;規劃新增火力機組裝置容量約15GW。

 

 

 

再生能源發電占比首度破一成 但成長幅度有限  

2024年再生能源發電占比高達11.6%,首度突破一成大關。太陽光電發電量高達149億度,貢獻最多。離岸風電發電量也有84億度,相較前一年度離岸風電發電量僅44億度,近乎翻倍成長。

過去這一年,風光發電屢屢寫下新紀錄,先是年初3月風光發電量首度超越燃煤發電,下半年東北季風發威,離岸風電在10月間達成連續超過50小時2GW以上出力的創舉,緊接著12月發電量首度突破3GW大關。

不過,截至2024年底,光電容量共14.2GW,離岸風電2.9GW,經濟部原訂2025年達成光電20GW、離岸風電6.5GW裝置容量目標,儘管延後至2026年底達成,但以目前進度來看,恐怕仍有大幅落差。

太陽光電受限於用地取得限制,農業部與經濟部有望在今年針對用地制定快篩機制,加上屋頂光電義務與獎勵機制,全力趕進度。

 

 

資料來源:環境資訊中心

Relevant News
相關消息
產業脈動
2025.02.11
2025年我國起徵碳費,進入碳排有價時代。2024年ISO管理系統驗證標準新增”氣候行動變遷”內容,使所有組織於管理系統設計與實施階段,不會忽略本項重要議題。考慮到碳管理和能源管理是一體兩面,建議企業四步驟將能源管理扣合碳管理,來規劃和落實減碳路徑。
產業脈動
2024.11.06
總統主持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第2次委員會議。期許落實創新轉型改變 迎來世代永續成長機會。 當前全世界都面對極端氣候與減碳的挑戰,臺灣身為全球技術供應鏈的重要角色,有必要加大氣候行動來提升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加速接軌全球減碳進程。
產業脈動
2024.11.27
隨著能源轉型的發展,再生能源的發電量將越來越多,儲能系統的重要性將會隨之增加,其功能包括平抑再生能源發電的間歇性,以及儲存多餘的再生能源
產業脈動
2024.12.25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10月底發布2024年《排放差距報告》(Emissions Gap Report),以分析全球溫室氣體排放與減碳目標間的差距。根據報告,各國再不積極行動,2100年全球溫度可能會比工業化前的水準高出3.1°C。比起去年的2.5~2.9°C,今年的差距又更大了。
產業脈動
2025.01.14
各國邁向2030年再生能源三倍目標,儲能是確保電網可靠性的重要投資。2023~2030年全球電池儲能設置需求從85 GW提高到1,200 GW。IEA估計2030年併網級儲能的發電均化成本可與單循環燃氣發電機組競爭;此外,時間電價普及或尖離峰電價費率設計變革,也將提高電力用戶投資表後儲能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