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4

金門綠電發展領先全臺 儲能系統功不可沒

產業脈動

金門,這個小型獨立的電力系統,正致力從傳統柴油發電邁向再生能源供電,透過智慧電網與儲能系統的佈局,不僅提升了能源穩定性,也逐漸邁向理想的「低碳島」願景。

 

 

 

金門綠電發展領先全臺 儲能系統功不可沒

過去,臺灣的離島主要依賴柴油發電,但柴油發電機不僅碳排放高,成本也較為昂貴。在全球碳排降低的趨勢下,臺灣離島成了綠電的先鋒。然而,在「低碳島」發展的同時,「綠能能否穩定供給島上用電」的問題浮現。也就是發展綠能系統時,最受關注的莫過於是穩定能源的系統,而儲能系統與智慧電網就成了關鍵設施。

儲能系統與智慧電網在發展綠電的過程中,扮演相輔相成的角色。儲能系統的主要功能是儲存再生能源所產生的多餘電力,並在用電需求高峰期或再生能源不足時釋放電能,確保供電穩定;而智慧電網則透過即時監測用電數據,提供精確電力需求資訊,讓儲能系統能根據實際需要進行高效調度。

金門屬於小型獨立電力系統,為了提升再生能源供電的穩定性,台電持續推展儲能智慧系統,以降低再生能源波動對電網的影響。金門於民國109年完成智慧電網的建置,位於金門西南端夏興地區的「夏興儲能系統」也於同年啟用,可以儲存再生能源發電量,並在必要時及時提供電力支援,穩定供電更能降低碳排。

111 年在金寧鄉正式開工的「古寧儲能系統」,作為金門智慧系統的重要組成,現已成為離島裝置容量最大的儲能系統,為金門電力穩定性提供關鍵支持。

古寧儲能場 長短效儲能增穩定性

古寧儲能系統與夏興儲能系統相同,包含了長效與短效兩大儲能系統:其一為能量型儲能,又稱長效儲能系統(4MW/24MWh),主要特點是慢充慢放,適合輔助發電負載,系統的輸出額定功率達4MW,續航時間可達六小時;另一種是功率型儲能,也稱短效儲能系統(2MW/1MWh),主打快充快放的緊急救援功能,能在0.2秒內瞬間提供電力。

在當地建設的十個電池貨櫃中,九個為長效儲能,一個為短效儲能,總儲能量約為三萬度。未來,該系統將能提供緊急供電啟動和再生能源儲存轉移,透過雙向充放電,維持夜間穩定供電,並減少系統波動。系統提供多種控制模式,包括固定功率因數控制、能量轉移、出力調度、孤島運轉及全黑啟動等,為金門的電力系統提供更高的穩定性。

金門區營業處副處長魏小傑指出,目前古寧儲能中心與夏興分廠均設有長短效儲能設施。長效儲能主要負責「削峰填谷」,在凌晨及中午10至14時段,將火力發電廠與太陽光電所產生的電力以能量轉移方式儲存至電池中,待用電高峰時提供電力;短效儲能則在機組跳機等緊急情況下,能在0.2秒內瞬時提供救援電力,穩定供電。

古寧儲能系統搭載完善的監測系統,每個貨櫃內配有3,696顆電池芯,透過儲能管理系統(Energy Storage Management System, ESMS)與監控系統(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 SCADA),達成24小時全程監控,並確保每顆電池芯的資訊和狀況都能即時掌握,增強系統安全性。此外,古寧儲能系統能與金門電力系統緊密結合,並透過在金門大橋安裝22kV高壓電纜,實現兩個電力系統的合聯,進行高效的電力調度和儲能釋放。

金門的再生能源占比持續創下新高,古寧儲能系統與其他儲能設施透過「金門儲能智慧系統」的整合與調度協同運作,不僅提升了金門電網的韌性,也為大規模再生能源併網創造了更友善的環境。古寧儲能系統成為儲能領域的指標性案例,並為金門這個小型獨立電力系統的穩定供電,以及綠能發展盡一份力。

 

家用智慧電表與太陽能板立大功

112年2月時,金門每兩度電,即有一度是綠電。金門為臺灣第一個全面布建智慧電表的縣市。透過智慧電表,用戶可以於「台灣電力APP」的「用電管理功能」,即時查詢與繳付最新的用電資訊,提升用戶對用電狀況的掌握。

金門的綠能目前以光電為主,金門公、民營太陽能發電站與持續推動的屋頂太陽光電,在夏季午間大舉發電,當綠能的角色越來越重時,撐起綠能不穩定特性的兩隻手,是儲能設施與調度能力,兩者能否有效發揮將是邁向減碳的關鍵之一。因此台電綜合研究所研發的儲能設施就選在金門進入實戰,這份實戰紀錄不僅可供臺灣本島與其他離島參考,目前也運用在大林模擬操作中心的訓練。

台電與金門縣政府攜手合作,已大規模投入資金與人力推動智慧電網計畫,未來也將密切配合,共同推進金門朝向低碳島的目標。

 

 

資料來源:台電

Relevant News
相關消息
產業脈動
2025.01.14
各國邁向2030年再生能源三倍目標,儲能是確保電網可靠性的重要投資。2023~2030年全球電池儲能設置需求從85 GW提高到1,200 GW。IEA估計2030年併網級儲能的發電均化成本可與單循環燃氣發電機組競爭;此外,時間電價普及或尖離峰電價費率設計變革,也將提高電力用戶投資表後儲能的效益。
產業脈動
2024.12.12
再生能源義務用戶,儲能調整用電措施 依據「再生能源發展條例」及「一定契約容量以上之電力用戶應設置再生能源發電設備管理辦法」,與台電公司簽訂之經常契約容量達 5,000 瓩以上之用電大戶,可透過設置再生能源發電設備、儲能設備、購買再生能源電力及憑證、繳納代金等各項方式履行義務。為鼓勵義務儲能設備之有效使用並擴大用戶設置儲能之意願,台電公司研議義務儲能需量反應方案,提供回饋誘因引導用戶於夜尖峰時段放電,共同協助穩定供電。
產業脈動
2024.12.04
再生能源再添儲能最佳戰友!因應國際能源轉型與淨零排放趨勢,台電積極發展多元能源,而為強化電網韌性,繼台南鹽田光電與高雄路園變電所各設20MW儲能、龍潭超高壓變電所今年初啟用60MW儲能系統,台電接續打造同為重量級的60MW冬山儲能系統,於(20)日舉行啟用典禮。台電指出,儲能系統具快速充放電特性,可協助再生能源併入電網的頻率調節,並於遇突發電力事件時立即提供穩定電力,增強電力系統穩定與彈性。
產業脈動
2024.11.27
隨著能源轉型的發展,再生能源的發電量將越來越多,儲能系統的重要性將會隨之增加,其功能包括平抑再生能源發電的間歇性,以及儲存多餘的再生能源
產業脈動
2024.11.20
台電攜手聯合再生於台南鹽田光電場打造首座「光儲合一」儲能系統,裝置容量達20MW,也寫下國內最大儲能系統紀錄。此系統總儲電量可達2萬度,約等同4萬個家庭用戶的一小時用電。 台電表示,儲能系統具快速充放電特性,有助於穩定調節電網及提升電力系統彈性,反應速度也勝過傳統機組許多,即便未來遇突發電力事件,也能立即提供穩定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