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13

改變用電模式,時間電價提升負載管理效益

產業脈動

隨著電力結構的持續變化,用電量持續成長,台電推出多樣措施來協助用電轉移,時間電價也在112年元旦起正式改變,希望透過新的時間帶可以使用電尖峰與綠能發電高峰相互重疊,妥善利用每一度綠電,讓綠電先行成為實際作為。

時間電價幫助台電在夏季用電尖峰時,以差別費率的經濟誘因,引導用戶進行用電時段轉移,讓台電不需要額外投資建設新機組,同時用戶配合生產時間選擇合適的電價方案節能省電費,創造雙贏局面。
 

 

 

 

綠能時代精進需求面管理 時間電價措施提高能源利用

 

時間電價的歷史已經相當悠久,台電副總經理陳銘樹表示,從民國68年開始,臺灣經濟起飛帶動用電量持續成長,為了滿足用電需求,台電早期透過興建新電廠及擴增機組來滿足尖峰用電,建設成本累積下來相當驚人。時至今日,以新建電廠增加發電量已不再是優先考量的選項,為達2050淨零排放目標,發展再生能源以及透過負載管理、廣建儲能等電力調度手段,來維持供電穩定,才是目前的主要方向。

陳副總經理解釋,過去用電調度把一整天切分為基載、中載、尖載等三種樣態,由於部分尖載機組一整年只有短短幾天需要發電,但每一度電的發電成本可能超過10元,同時需投入相當多的資源,而時間電價,就是希望節省各項營運成本,同時平均一整天的用電量。

他強調,雖然現在有抽蓄水力及儲能系統,但是儲能建置規模仍處於成長期,能存下來的電量依舊受限,因此從需求端開始轉移用電量,才是讓能源妥善利用的根本。

 

 

 

 

時間帶制定有深度 協助產業轉移用電

 

台電業務處處長黃美蓮表示,時間電價是利用尖離峰不同價格的特性,希望讓用戶在合適的時間點用電,如果是在供電較為吃緊的時間,當然電價就會比較高,相對就會抑低用電量,引導用戶把沒那麼急著用電的情況,轉移到其他時間點。

台電目前總共有16種時間電價方案,且各類用戶均有時間電價方案可選用。方案可分為二大類:包含二段式時間電價(尖峰、離峰費率)、三段式時間電價(尖峰、半尖峰、離峰費率)等。

黃處長進一步補充,現在高壓、特高壓的用戶都適用時間電價,並且結合智慧電表,讓用戶了解實際的用電情況,後續推動節能時也可以找出用電較多的時段,以實際數據來佐證,讓用戶用電平均分擔到各個時段。

同時調整時間電價後,整體全年電價並沒有因此調漲,還是維持一定的平均電價,部分產業反而因時間帶重新調整後,隨之調整用電態樣,讓電費支出因此減少,創造對業者有利的情勢,台電也能減少尖峰用電的發電成本負擔,對於經營績效有相當的助益。

 

 

 

 

再生能源併網後 時間帶隨夜尖峰再調整

 

近年來隨著太陽光電等再生能源大量併網,原本在中午供電較為緊張的情況獲得紓解,甚至太陽光電發電持續創新高,足以支撐日尖峰的用電需求,因此也讓時間帶再次迎來改變。

黃處長表示,過去電力系統尖峰時間發生在下午,隨著再生能源大量增加,日落後光電迅速減少,淨負載已逐漸形成鴨子曲線型態,供電壓力也將逐漸移至晚間新的時間帶。

從去(112)年元旦開始,台電調整時間電價方案細節,實施新制。以三段式時間電價為例,夏月用電從深夜0點開始至早上9點為離峰時段,9點至下午4點為半尖峰,下午4點至晚上10點是尖峰用電,晚上10點至0點則算半尖峰。新制讓時間帶更為連續,同時也配合夜尖峰來進行調整。

 

 

 

 

 

 

新時間帶上路後 尖峰負載移轉顯著

 

台電副總經理吳進忠於113年5月21日出席「台灣電力系統因應淨零碳排之對策與挑戰」研討會中表示,以去年7月用電為例,平日夜尖峰用電有移轉至其他時段或假日之用戶,平日晚上6點至8點的平均小時負載移轉量最高超過100萬瓩,代表新的時間帶上路後,移轉用電尖峰有顯著的效果。

吳副總經理解釋,現在有各項計畫性減少用電措施,對於轉移用電量都有具體的成效,透過各種符合用戶需求的節電方案聚沙成塔,相互搭配下,整體用電量轉移就很明顯,對於電力調度來說是好事。

由於未來再生能源的發電量會持續增加,預估今(113)年的太陽光電在尖峰發電量會超過10GW,吳副總經理表示,光電充沛的發電量挹注對於電力系統的幫助相當大,同時用電端若也跟著調整,讓綠電替代傳統發電來源,就更能發揮實質減碳的效果。

 

 

 

 

 

 

配合時間帶轉移 業者挑選最適方案省成本

 

面對時間帶轉換,夜尖峰用電將成為最貴的時段,因此許多業者改變用電習慣,來因應新的時間電價。黃處長舉例,部分業者避免在夜尖峰使用主要耗電設備電弧爐;紙製品業者調整散漿機及淨漿機於離峰時先預打滿漿;某些紡織業則導入能源管理系統(Energy Management System,EMS)控管產線用電,以及將休息日從週末改為週間等,透過設備調整改變用電習慣,從而移轉夜尖峰用電。

另外也有業者透過改變自身用電的規劃,選擇合適的時間電價方案。黃處長說,百貨業多在下午到晚上用電(尖峰費率時間),因尖、離峰費率的高低差異較為平緩,可選擇二段式時間電價。而以白天用電為主的商辦大樓或機關,因不在夜間高價時用電,白天則為半尖峰、離峰費率,可選擇三段式時間電價。

不過也有產業是連續生產,因此無法改變用電的情形,黃處長說,以電子業為例,在景氣好、接單暢旺時,大多為24小時持續用電,儘管核心製程無法中斷,但附屬、次要或可中斷之產程,若可搭配三段式時間電價移至日間進行,有助節省電費支出。另外在鋼鐵業等批次性生產的業者,由於用電量大,但主要製程可彈性調整,可選擇批次生產時間電價,避開高價時段的尖峰,全力集中在離峰生產。

黃處長補充,有部分產業於新的時間電價上路後,調整各班的上班開始時間,讓員工透過提早上班、配班模式由三班制調整為兩班制,降低人事成本,對於企業提升經營績效有很大的幫助。

 

 

 

 

家戶使用時間電價 每月800度以上可評估選用

 

除了高壓、特高壓的用戶可以使用時間電價,一般家庭用戶也可以申請。黃處長表示,一般家庭用戶如果想要使用時間電價,建議是每月用電超過800度的用戶適合評估選用,因尖離峰時間分開計費且均為單一費率,不受累進費率的影響,選用後搭配在尖峰時間節約用電,可進一步節省電費支出,台電也貼心提供試算服務,讓用戶易於瞭解方案內容並試算電費。

時間電價推動多年後,也產生未了解正確內容、以訛傳訛的情況,尤其是半夜洗衣服可以省錢等謠言,黃處長說,目前大多數一般家庭所用的電費計價方案多為累進費率,家中電表還是採用傳統電表,台電正在積極地更新成智慧電表,目前全臺已布建完成智慧電表的數量達到2,846,755具(統計至113年3月31日),預計今年將可達到300萬具的目標,如果家戶想要申請改用時間電價方案,台電將會主動協助民眾換裝智慧電表,利於民眾掌握用電資訊,進行自主用電管理以節省電費支出。

 

 

 

資料來源:台電

Relevant News
相關消息
產業脈動
2025.02.18
電力是現代人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能源,但你知道電費帳單上的數字背後的意義嗎?電的價格,究竟是怎麼計算的呢?透過本文的介紹,帶你進一步掌握電價計費方式與背後的涵義! 電價是依照中央主管機關公布的「公用售電業電價費率計算公式」所計算得出,而這個公式與電力供應的階段有極大的關聯。在說明公式之前,首先要先了解電力系統的運輸過程,電力的源頭來自於發電廠,藉由火力、水力、核能、風力、太陽光電等發電廠產生電力,經過輸電系統及配電系統,將電力傳送到終端用戶──也就是一般住家或是各類型的營業用戶,讓我們可以在家中、公司或是各場所使用電器設備。
產業脈動
2025.01.27
近年來臺灣用電需求不斷成長,且氣候異常下高溫頻率不斷提高,使得夏季用電需求大增。 為了紓解夏季電力需求,台電不斷精進電力「需求面管理」的做法,例如實施各項需量反應措施、採取多元的時間電價以及辦理節電獎勵活動等,引導用戶自主用電管理,既可維持電力供需平衡,也能享有電費折扣,並能落實節能減碳,達到多贏的局面。
產業脈動
2025.01.21
維持穩定供電是民生與產業發展的重要基石,談到電力供應是否穩定,其中一個重要的環節就是供電端必須即時滿足用電負載需求。電力公司必須在發生負載需求的時間點以前,就準備好充足的供電容量加以因應。準備充足嗎?一般就是採用「備轉容量率」和「備用容量率」來加以表達。